新闻速递

新闻速递

> 新闻速递 > 正文
“看中国 · 广东行” | 小组专访(五)寻觅“慕容”之旅
发布时间:2023-04-25来源:外国青年影像计划 作者:IEC

“慕二仪之德,仰三光之容”,首尾各取一字,合为“慕容”,这便是慕容姓氏的由来。在金庸笔下,慕容家族定居江南姑苏燕子坞,属于鲜卑“燕国”皇族慕容氏后代,以博通众家武学而闻名武林。致使现在的我们看到“慕容”姓氏,总觉得带着一种“武侠气息”。

历史上的慕容氏来源于鲜卑族。明朝洪武五年,始祖慕容绍奕带领家族成员南迁至现在的肇庆市高要区,改变了传统的游牧习惯,开始在白土幕村扎根。

来自泰国的留学生VICHITA对金庸先生笔下的《天龙八部》兴趣颇浓,“北乔峰,南慕容”的故事给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。在她看来,想要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,就不能只停留在书本资料。于是,此行她前往肇庆高要,来到白土幕村寻找《天龙八部》中的“南慕容”,深入了解、记录幕村独特的民居民风。

探 访 幕 村 古 居

刚来到幕村的时候,VICHITA沿路观察,发现这里的建筑有明朝、清朝时流传下来的青砖房,上个世纪搭建的坭砖房、红砖清水墙屋,以及现代的砖混结构的坭砖屋……越往村子深处走,建筑上的岁月痕迹越明显。这些建筑古朴典雅、样式丰富,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落的各个位置。

在走访过程中,VICHITA发现每走一段距离就会出现一座门楼,尽管他们风格不同、新旧程度不同,但在建筑格局上仍保持一致。VICHITA带着疑问在村民的介绍中找到了答案。原来,门楼在分布上是极有讲究的。在他们的风俗中,一座门楼分管一个区域,娶亲结婚时走过门楼就象征着新人加入了这个家族。可以说,这里的每一座门楼都见证了家族的喜事和繁盛。

如果说门楼维系的是幕村一个个家族的情感,那么祠堂则是团结白土村慕容氏的建筑纽带。VICHITA了解到,对这里的村民来说,祠堂承载的是他们团聚的回忆。每当遇到结婚、满月这样重大的日子,他们都会在宗祠、酒堂里设宴,与来自远方的亲戚朋友欢聚一堂。小小的祠堂,承托起家的温情,就算是外出务工的人,都知道自己的根在哪,自己的祖宗在哪。因此,祠堂也是慕容氏人的精神家园,是他们凝聚的乡愁。

领 略 淳 朴 民 风

01做 茶 果

茶果节是幕村一年中较为重要的节日。据村里人介绍,在以前交通不便的年代,传递消息困难,于是村民们约定在农历二月十九与亲朋团聚,用特色糕点招呼亲朋,由此形成茶果节。为了让VICHITA体会到节日的热闹氛围,村民邀请我们一起感受茶果的文化。在她们的指导下,VICHITA尝试了搓面团、炸煎堆、做千层糕。

“茶果香甜,情谊悠悠”是VICHITA对茶果节最深的感受。虽说如今交通发达,通信便捷,茶果节原有的意义日渐淡化,但其核心内容在人们心里清晰依旧,历久弥新。无论时代如何变化,不变的是亲情的温度和家的方向。茶果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,仍旧起着维系亲情的重要作用。

02编 草 席

穿梭于幕村小巷,VICHITA注意到有许多席地而坐的村民在编织草席。交谈中,VICHITA得知老一辈的村民大多会“编草席”这项传统技艺,他们有着几十年的工龄,精湛的技艺让他们熟能生巧。VICHITA表示,她们国家也有草席,虽说编织方式有差别,但还是让她产生了亲切的感觉。于是,在村民奶奶的引导下,VICHITA也慢慢学会了如何捶草杆,编草席。

在尝试一番后,VICHITA感到非常惊讶,编织一张草席,不仅选材严谨,而且工序繁杂,幕村里大部分擅长编织的都是年迈的妇女,她们以这门手艺为伴,坚守、延续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。对于慕容氏人来说,虽然生活习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但是这项流传千年的传统手艺,依然深深烙在他们的心上。


小 组 专 访

外国青年导演 LEELASRISOONTHRON VICHITA

李智英

来自泰国,就读于广东工业大学国际交流学院

中方制片人

梁家辉

就读于肇庆学院

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、大数据学院

中方制片人

蔡芷妍

就读于肇庆学院

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

Q:你为什么会来参加“看中国·广东行”项目?

VICHITA:这次看中国对我来说是一个深入认识中国文化的好机会,它能让我感受广东独特的文化,体验淳朴的民族风情。

梁家辉:我认为“看中国·广东行”这个项目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。因为自己对拍摄非常感兴趣,而且又能通过与外国青年导演合作的方式让自己得到锻炼。

蔡芷妍:我对本次活动的主题非常感兴趣,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了解肇庆文化与故事的机会,让我们得以开阔眼界,丰富知识。

Q:你觉得肇庆是一个怎样的地方?

VICHITA:我觉得肇庆的风景十分优美。在浏览资料的时候,我看到美丽的七星岩、鼎湖山、包公祠,这都令我十分向往。

梁家辉:我认为肇庆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,只要你慢慢深入去发掘,就能发掘出其中的历史。

蔡芷妍:肇庆在我看来是一座细腻又不失大气的城市。在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合作中,我常常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。

Q:在小组合作中,你对你的合作伙伴印象如何?

VICHITA:我了解到他们是第一次担任制片人,但是他们为这个项目做了很多准备。前期项目组到实地踩点的时候,制片人们一直在有条不紊地拍摄。在他们身上,我看到了努力与坚持。幕村的历史文化很丰富,但是他们却能把这些东西非常好地串在一起,形成一条完整的叙事思路。

梁家辉:我对合作伙伴的印象非常好,都是很有想法的人。大家都各司其职,让我们的项目能够稳步推进。

蔡芷妍:首先是我的外国导演李智英,一开始以为是语言不通所以和我们的交流很少,后来深入接触后发现她是有自己想法的人。接着是我的带队老师,他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,和他相处十分愉快。

Q:简单回忆一下踩点或拍摄的过程,你遇到了什么人?有哪些事情触发了你的拍摄灵感?

VICHITA:在拍摄过程中,我们遇到了很多幕村村民,他们对我们的到来十分欢迎,对我们的拍摄也很配合。在我看来,他们的民族文化自豪感打动了我,触发了我的拍摄灵感。

梁家辉:这一次拍摄我们见了很多了解幕村历史的村民们,在跟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,我了解到很多幕村的习俗,开拓了我的拍摄思路。

蔡芷妍:有一次在拍摄快要结束时看到傍晚的夕阳很美,人与景相映衬,于是产生了“南方新农村的幸福生活”这个拍摄思路。我们捕捉到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,通过镜头向观众传达真挚情感,我认为这便是纪录片的意义所在。

Q:拍摄中遇到了什么困难?

VICHITA:留在当地的村民年纪都比较大,不太会讲普通话。而且他们讲的粤语口音比较重,且语速比较快,有时候不能流畅地沟通。

梁家辉:我认为,我们拍摄存在的问题是时间不够、采访挖掘得不够深,但是好在我们小组内的成员能够及时解决,及时调整。

蔡芷妍:我觉得是语言不通,幕村村民说的粤语带了一些方言特色,尤其当语速变快时,能捕捉到的关键信息比较少。

Q:拍摄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是?

VICHITA:当地的村民对我们十分热情,让我亲自体验了各种茶果的制作,还给我们准备了丰盛的食物,身在异乡的我也感受到了家庭的气氛。

梁家辉:在拍摄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感受到了当地人的热情。他们不仅跟我们分享有趣的故事,还为我们准备了茶果节的食物,让我们能够亲身体验幕村的历史文化。

蔡芷妍:印象最深的便是有一天晚上,我独自一人在黑暗的街边拍摄,心里有点害怕。幕村的小朋友们看到我后,在夜色下陪着我完成拍摄,他们青涩稚嫩却又自信热情的脸庞,无时无刻戳动着我的心。

Q:在拍摄过程中你做了哪些从未体验过的事情?

VICHITA:我看到当地年迈的老奶奶即使眼睛不太好,但是还能够熟练地编织草席。她很认真地教我一步一步怎么做,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体验过的事情。

梁家辉:我从未体验过的是担任制片人,还是跟外国青年导演一起完成一部片子。对我来说虽然是个挑战,但是也结交到了很多朋友。

蔡芷妍:茶果节是高要幕村的传统节日之一,当地村民会用稻米粉蒸熟制成“茶果”来款待四方来客。我们和导演也体验了茶果的制作,可以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是十分满足的事情。

拍 摄 花 絮

文化的延续是慕容氏人生命的延续

幕村的故事仍在不断续写

让我们一起期待最终的成片吧

来源:外国青年影像计划

编辑:IEC

 

打印